——第二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回眸
  □本報記者 劉莉 張彧希 吳璟
  10月18日,第二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落下帷幕。圍繞“科技創新、軍民融合、開放合作”主題,近30場科技活動接連登場,945個項目實現簽約,金額達883.6億元,1100個人才交流合作意向性協議簽訂。
  同日,更大的好消息傳來:綿陽科技城拿到比照執行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的許可,中國科技城建設迎來新機會。
  故事翻開新的一頁,處於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綿陽科技城乃至整個四川,迎來更大機會和舞臺。
  最“奔放”的科博會
  3天時間,參展項目2584項,吸引觀眾近49萬人次,簽約金額883.6億元——開幕式上由“智慧爺爺”開啟的夢想旅程,以一連串耀眼的數字划上句點。
  這是一次科技與夢想碰撞的奇妙旅程,這是一個想象力十足的遼闊舞臺。
  在這裡,可以看到最前沿的科技創新——沙塵暴發電、癌症早期診斷PET技術、神舟4號飛船返回艙、替身機器人……在這些大膽的,甚至是顛覆性的創意麵前,一雙雙好奇的眼睛留下最生動的表情。本屆科博會上,大批“科技利器”集中亮相,共有268項尖端高新技術及成果展示和發佈,“科技創新”成為最大亮點。
  在這裡,可以觸摸最生動的軍民融合——三國專家縱論軍民融合的三道障礙、行業巨頭暢談軍民混合企業的爆髮式增長、比照上海自貿區,建設軍民融合試驗區的大膽設想。更有“軍工企業重組上市、軍地聯建產業園區、軍民資源共享”等軍民融合領域五大利好的集中釋放。“強軍夢”牽手“富國夢”,軍民融合“同頻共振”在科博會上熱度不斷升溫。
  在這裡,可以感受最活躍的開放合作——四川的本土科研機構,得到全球頂尖“創客”實驗室的青睞、清華大學最前沿的研究,在川尋求伙伴、綿陽科技城對話“探路者”中關村……合作,呈現出最奔放的姿態。本屆科博會,吸引包括世界500強、國外知名企業等境外機構達194家,境外嘉賓超過720人;共徵集各類科技成果項目1365項,達成技術開發等合作簽約額62.4億元。
  不落幕的思想盛宴
  盛會已落幕,智慧之光卻將照亮前行之路。
  以杜祥琬、陳清泉、劉大響、譚建榮、王天然等五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代表,大批知名專家與企業家出現在多個重要論壇上。要治理霧霾,根本在於“能源革命”;技術和標準齊頭併進,新能源汽車才能走出新路;人和機器人將從主僕關係發展為合作關係……一個又一個前沿又熱辣的觀點,刺激著渴望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四川。
  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廣東深圳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天津、重慶、成都等地的10個國家級高新區,把他們的發展經驗帶到本屆科博會上。“綿陽的目標是與全球的高新技術園區共同看向未來。”站得更高,眼光更遠,中國科技城底氣更足。
  智慧的火花凝聚起共識:要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需要在全球浪潮中去搏擊與較量。中國科技城的任務,就是建設軍民融合創新試驗區,打造中國西部“硅谷”,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科博會上,一支“國際隊”令人矚目:以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雅克·甘斯勒為代表,美國、加拿大、以色列、烏克蘭等國家軍民融合專家紛紛亮相,傳經送寶的同時,也在認識中國西部的科技力量。“未來幾年,中國軍民融合領域將迎來軍工企業重組上市、軍地聯建產業園區、國防科技解密制度完善、軍民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提升等五大利好,綿陽必須抓住機會。”
  科技沒有邊界,思想的盛宴永不落幕。
  新政策引發“聚變反應”
  科博會落幕之際,傳來最新消息:中國科技城綿陽將比照執行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政策,有望年內落地實施。
  結合此前四川省、綿陽市出台的相關政策,中國科技城已形成中央、省、市三級完整政策體系。“這將是綿陽迎來的最大發展契機。”綿陽市委副書記張錦明說。
  回望一年前,首屆科博會閉幕之際,與會代表們就加快國家科技城建設,形成了核心內容為“創新驅動、高新技術、軍民融合、開放合作”的“綿陽共識”,並一致建議綿陽為科博會永久會址。
  如今,科博會與科技城之間的“聚變反應”將更加激烈。
  比照中關村政策實施的第一條,就是中央級事業單位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試點,科技成果獎勵、科技項目經費使用等方面的利好,將給綿陽的科技巨人們“鬆綁”。中國兵器工業第五八研究所副所長謝勇興奮地說:“這讓我們放開了手腳,創新驅動馬力更足。”
  “完全可以預料,這將掀起綿陽創新活力的釋放熱潮。”當然,在張錦明看來,中關村政策“落地”綿陽,影響不僅於此,“另一方面,新政策還能成為最佳‘誘發力’,吸引更多企業、院所、人才來到綿陽,最大範圍聚集創新要素。”
  盛會落幕,未來更加可期。
  (原標題:創新發展新起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27gullq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