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璐《中國青年報》(2015年01月06日11版)
  抱怨必須馬上停止,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不要關註那些無謂的細節,關鍵在於新的工作能不能給你創造平臺與未來發展的空間。放下抵觸情緒後,我開始用另一個角度想問題。
  幾個月前我從工作7年的單位辭職了。那是一家事業單位,數十年的歲月為它積累了名聲和人情味,當然還有遲暮的氣息。我剛畢業就在那裡工作,在核心部門、受領導重視、付出的努力基本上有所回報,家人和朋友都覺得我已經提前拿到人生的通關密碼。而我卻偏偏想挑戰自己——越來越熟練的工作內容讓我逐漸失去好奇心,每天幾乎都和相似的人打交道讓社交圈越來越窄,單位里那些年資長的前輩更是讓我看到幾年後的自己。
  新東家是個看上去朝氣蓬勃的民營企業,最近幾年在業內風生水起,提供的薪酬和職位還算不錯,更重要的,那是完全不同的一個圈子和工作狀態。但老領導語重心長地提醒我:“你在這兒多舒服啊,體制外可就是給‘資本家’打工了。而且你要知道,我們這種單位好出不好進,等你出去就知道這裡的好處了,到時想回頭都難。”
  我考慮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離開。30歲到來前,我想換一種方式生活。
  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告別儀式,和舊同事吃了三次散伙飯,內部工號註銷前在辦公平臺上群發了一封寫到凌晨3點的告別信,轉檔案那一天用手機拍下每個環節,然後還在單位的大門口前留了影……簡直就和大學畢業時一樣。我以為擁有一場隆重的告別就可以迎接新的開始,事後證明,我把跳槽這件事想得太簡單了。
  對於一個離開大學就在體制內工作的人來說,離開體制無疑是對舊日生活方式的一種顛覆,新的同事,新的圈子,新的工作方式,新的節奏,新的角色定位……不亞於大學畢業初入職場的衝擊。當我還沉浸在離愁別緒時,新的打怪游戲已經開始了,沒人會等你調整好情緒再進入戰鬥,體制外的世界只有一個法則,弱肉強食。我在新東家第一個季度就沒有完成工作量,考核時亮了黃牌。
  跳槽帶給我的不是新鮮和刺激,而是各種不適應。入職手續的瑣碎就足以把我搞暈,我從沒有自己存過檔案,也不知道社保、醫保、公積金怎麼轉,因為此前7年都不需要關心這些,單位里的行政阿姨比你還上心。新公司的一切都不順眼,人事總監連個辦公室都沒有,交通和餐費報銷發票居然還要自己貼,同事之間關係淡漠很少聚餐,工作嚴格按照計件考核,半年不達標就走人,企業文化就是打雞血鼓勵競爭……
  我陷入對原來單位的懷念中,開始處處比較,陷入莫名的焦慮和恐慌中。“如果半年之後被辭退那多丟人啊,豈不是被老同事看了笑話?”“我必須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我必須努力!”“這公司什麼啊,以前我們……”“我的選擇錯了嗎?”“如果半年之後……”在這些死循環的心理活動中,根本無法進入工作狀態。
  回過頭來想想,離開體制實際上就是一次成人禮。體制內穩定、無壓力的環境和大學校園是多麼相似,同事間也更像師生、同學那種有溫度的關係而不是體制外殘酷的競爭,實際上那些年我還是像個孩子,在家長式領導的庇護下,根本不知道職場到底是什麼樣子,因此把跳槽想得太簡單了。
  我開始尋找新工作和老工作內容的相似之處,從心理衝擊最小的地方入手,很快就完成了一個頗受好評的項目。抱怨必須馬上停止,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不要關註那些無謂的細節,關鍵在於現在的工作能不能給你創造平臺與未來發展的空間。放下抵觸情緒後,我開始用另一個角度想問題:沒有辦公室沒有行政人員服務,是為了壓縮不必要的開支,不像老單位那樣人浮於事;同事之間關係淡漠是因為大家都是工作關係反而簡單,朋友又不一定非要在工作中找;嚴格的考評就是體制外的游戲規則,既然選擇出來就要學習新的法則,沒什麼可抱怨的。
  有一次回原來的單位取之前落下的東西,老領導關切地問現在工作怎麼樣、有沒有後悔。我笑嘻嘻地說:“沒有呀。”這個回答裡面當然有水分,但重要的不是我說什麼,而是做什麼。我要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不僅是對他們,更重要的是對我自己。
  之前我把跳槽看得太容易了,之後我似乎又把跳槽看得太重了,難道它就是我人生的轉折點嗎?不過是又一場畢業而已,告別前說一次再見就夠了,沒必要給自己太多精神負擔,踏踏實實做好該做的事,轉折就已經過去了。  (原標題:跳槽不過是又一場畢業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u27gullq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